无障碍浏览 长者专版

曲靖市沾益区农业农村局关于推介发布2024年农业主推技术主导品种的通知

  • 沾益区农业农村局
  • 2024-05-24 15:00

乡镇(街道)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局属相关单位

为引领广大农民科学选用先进适用农业技术,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根据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农业主推技术推介发布的有关要求,曲靖市沾益区农业农村局在广泛征集主推技术主导品种的基础上,经相关站所和技术人员遴选了12项技术、4个农作物品种详见附件实用性较强、经济效益较高、适合沾益区推广的,作为2024年曲靖市沾益区农业主推技术主导品种,现予发布。

请各乡镇(街道)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局属有关单位高度重视,加大主推技术主导品种的推广和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作用,组织专家、技术人员在关键农时、关键环节集中开展示范展示和培训,指导种养大户、科技示范户和广大农民推广应用,为推进沾益区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附件1:曲靖市沾益区2024年农业主推技术

附件2:曲靖市沾益区2024年农业主推技术简介

附件3:曲靖市沾益区2024年农业主导品种

曲靖市沾益区农业农村局

2024430

附件1

曲靖市沾益区2024年农业主推技术

四类12

一、粮食作物类主推技术(3项)

玉米窝塘破膜集雨栽培技术

玉米全程机械化种植技术

(三)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黑色地膜全膜覆盖抗旱防草栽培技术

二、经济作物类主推技术(4项)

(四)油麦菜高质高效绿色生产技术

(五)藜蒿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技术

(六)沾益区西兰花绿色高效生产技术

(七)娃娃菜栽培技术

三、农业病虫害防治主推技术(2项)

(八)沾益区蔬菜苗期病虫害防治技术

(九)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四、水产类主推技术(3项)

(十)澳洲淡水龙虾养殖技术

(十一)水产生态健康养殖技术

(十水产集约化养殖技术

附件2

曲靖市沾益区2024年农业主推技术简介

一、粮食作物类主推技术(3项)

(一)玉米窝塘破膜集雨栽培技术

1.技术概要

1)技术基本情况

沾益玉米常年种植面积在29亩,其中80%以上分布在山区、半山区坡地。从气候条件来看,降水时空分布变化大,11月至次年4月干旱少雨,降水量仅为全年降水量的15%左右,玉米最佳播种时间主要在35月,常遭遇干旱威胁;高海拔1900米以上区域常因积温不足,早种不出、晚种不熟该技术着眼于抗旱播种,达到抗旱节水、减少用工、减少农药和化肥用量、绿色可持续发展目的,推进了山区、半山区旱地耕作模式改革,稳定提高玉米单产、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2)示范推广情况

2012年以来,沾益区把玉米窝塘破膜集雨栽培技术作为高产创建的主推技术,经广大农技推广人员的示范推广,目前在全区玉米产区广泛应用面积26亩,示范区产量达800公斤以上。通过这一技术的推广,有效推动了旱粮生产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显著提高了玉米生产效益和水平,还促进了生产的资源节约绿色生态发展。

3)提质增效情况

该技术通过选用抗病耐瘠耐密玉米绿色品种,减轻玉米灰斑病和穗腐病的发生;采用窝塘破膜集雨抗旱栽培,亩节约投入1002012年以来,全区每年推广该项技术25万亩,至2021年共推广200多万亩,节水150万立方,节约投入2000万元,增加效益2500万元。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4)技术获奖情况

2014年曲靖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沾益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等完成的玉米抗旱集雨集成技术推广2013年度云南省农业厅农业技术推广一等奖;2012年沾益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完成玉米窝塘破膜技术技术推广20万亩获云南省农业厅农业技术推广三等奖

2.技术要点

按照深打塘、松覆膜、取土压塘心、破膜集雨水进行。如下:

1)整地理墒:前作收获后及时耕地晒垡,整地要求墒平土细,采用宽窄行种植,1.3米开墒,大行距90厘米,小行距40厘米,墒面宽70厘米左右,墒面高15厘米。

2)打塘:打梅花塘,塘距40厘米,塘深13-15厘米,尽量把塘打大,形成大窝塘状,确保每亩打塘2500个左右。

3)施足底肥:按照测土配方施肥原则进行,实施化肥减量措施,适当控制氮肥施用量,增加磷钾肥施用量。底肥每亩施腐熟农家肥1500公斤以上,用玉米专用复合肥20公斤作底肥;在大喇叭口期追施5公斤尿素、50公斤玉米专用复合肥做攻苞肥;农家肥施于塘心,复(混)合肥环状施于塘四周,使农家肥与复合肥混合均匀以防伤种。盖膜前,根据实情,可打农药防治地下害虫。

4)盖膜:用1000mm×0.01mm规格地膜覆盖,盖膜时适当放松盖膜,压实边膜,不留缝隙,并取一定量的土压实塘心,形成窝塘状,便于有效收集雨水。

5)破膜:在塘心位置用木棍将地膜捅破,利于雨水集中在塘心,看土壤墒情及时播种。

6)播种:选择产量稳定、耐密植、抗病抗逆性强、生育期短的中早熟优良品种,适当增加播种量。每塘2-3粒,每亩播种2-2.5公斤,单塘双株定苗,确保每亩株数4300-5000株。

7)中耕管理:适时间苗、定苗。科学追肥,严格落实农药零增长,做好病虫草害防治。一是彻底清除田间地头的桔杆、杂草,减少病虫原基数;二是播种时选用3%辛硫磷颗粒剂防治地下害虫;三是叶斑病发生初期,统一防治一次;四是玉米大喇叭口期,选用3%辛硫磷颗粒剂防治玉米螟虫五是穗粒期,重点做好灰斑病、大小斑病及锈病等病害的防治工作。早期可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进行叶面喷雾。中后期可用20%三唑酮1000倍液或8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750倍液间隔10天喷一次,病重田块连续防治23次。

8)污染防治:在玉米大喇叭口期揭膜培土,每亩回收6公斤以上残膜,从而降低对土壤的污染。

9)收获:适时收获,在玉米真正成熟后选择晴好天气进行收获,晾晒干后妥善贮藏。

10)清洁田园:玉米收获后,及时清洁田园,清除残膜、各类杂物后,翻地晒垡。

3.适应区域

适应坝区、半山区、山区。

4.注意事项

选择抗病性强的绿色玉米杂交品种;可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和耕作水平,适时播种,确保播种质量;追肥时应选择在距植株基部8-10厘米处,破膜追肥,追后覆土封膜。

5.技术依托单位

单位名称:曲靖市沾益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联系地址:沾益区西平街道东风东路47

邮政编码:655331

联系人:郑红英廖召发

联系电话:13987489519 13408760069

电子邮箱:zyxnjzx@163.com

(二)玉米全程机械化种植技术

1.技术概术

1)技术基本情况

沾益区玉米常年种植面积在29万多亩,其中80%以上分布在山区、半山区、坡地。多为人少地多情况,加之近年来劳动力外流,农业劳动力严重不足,传统耕作效率低下,应用全程机械化技术既解决了劳动力矛盾,又为玉米产业的提质增效、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示范推广情况

沾益区自2012年以来探索推广玉米全程机械化技术,现年推广面积2万亩左右,通过示范推广逐步获得农民认可,显著提高了玉米生产效益和水平,还促进了生产的资源节约、生态绿色发展。

3)提质增效情况

玉米全程机械化技术,每亩可节约人工4-6个,节约劳动力成本200-300元,结合机械化化肥深施,提高化肥利用率,减少化肥用量5-10kg,每亩可节支220-320元。

4)获奖情况

2.技术路线

1)机械化耕整地:玉米生长需要耕层深厚、结构良好、疏松透气、保水保肥的土壤条件。机耕前后都要及时清除残膜,机械深耕应在前茬作物收获后立即进行,以便土壤有较长的熟化时间,利于有效接纳秋冬雨雪的滋润及太阳暴晒,夯实土壤,地面上的杂草、残茬和肥料等要覆盖严密,耕深以22-25公分为宜,最终达到墒平土细。

2)机械化精准播种:精准播种是保证苗全、苗齐、苗壮、高产稳产的重要环节。当土壤5厘米深处土壤温度稳定,通常在8℃左右,含水量在20%左右时即可播种,机械化精准播种可以精确控制播种量、株距和播种深度。

品种选择:选择产量稳定、抗病抗逆性强、耐密、生育期适中的优良品种,如:靖单15号、靖玉1号、兴玉3号等良种。所选种子应达到纯度≥98%,发芽率≥90%,净度≥98%,含水率≤13%

播种:采用河北农哈哈机械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2BPSF-2铺膜穴播机播种,实现全程机械化;320日至45日是最佳播种节令;统一种植规格,幅宽1.3米,株距0.21米,密度4884株。大行距90公分,小行距40公分,偏差不大于4公分。播深准确度在耕层土壤中的位置保证在镇压后种子至地表的距离为5-8公分,基本苗4700株左右。

施肥:采用河北农哈哈机械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2BPSF-2铺膜穴播机施肥,种肥深施在玉米种子侧下方5-8公分处。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实施化肥减量措施,根据当地土壤性质施控释肥、微量元素、种肥同施,每亩施40公斤左右,每株施8克左右。

3)中耕管理:适时间苗、定苗,重点做好病虫害监测,及时防治。尤其要做好玉米大喇叭口期揭膜培土工作,每亩回收5公斤以上残膜,从而降低残膜对土壤的污染。

4)机械化收获:在玉米成熟后,选择晴天用适应性强的玉米联合收割机进行及时抢收,一次性完成摘穗、剥皮、集穗、秸秆放铺或粉碎还田等多项作业,以达到省时省力、节约开支及提高效率的目的。玉米果穗收获后不宜长时间堆放,应及时扒皮晾晒,以防霉变,确保丰产丰收。

5)机械化清洁田园:在玉米收获后,根据当地实际,及时采用机械清理残物,清除残膜,深耕土地,翻晒土垡,为来年的农业生产做准备。

3.注意事项

要求地块平整、土层深厚、肥力中上、土壤疏松等有利于机械化操作的地块。

4.技术依托单位

单位名称:曲靖市沾益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联系地址:沾益区西平街道东风东路47

邮政编码:655331

联系人:郑红英廖召发

联系电话:1398748951913408760069

电子邮箱:zyxnjzx@163.com

(三)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黑色地膜全膜覆盖

抗旱防草栽培技术

1、技术概述

1)技术基本情况

沾益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自2022年以来年推广面积在1多万亩,其中80%以上分布在山区、半山区坡地。从近年来气候条件来看,11月至次年5月干旱少雨,降水量仅为全年降水量的10%左右,玉米、大豆最佳播种时间在46月份,常遭遇干旱的威胁;大豆种植不覆膜条件下杂草丛生,杂草与大豆、玉米争肥争水,且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难于选择单一除草剂,若分别施用除草剂,又增加农药用量、影响环境。该技术着眼于窝塘破膜集雨抗旱播种、不使用除草剂而有效抑制杂草,大豆玉米复合种植用地养地结合,达到抗旱节水、减少用工、减少农药和化肥用量、绿色可持续发展目的,推进山区、半山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稳定地提高大豆玉米复合产量、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2)示范推广情况

2023年沾益区在菱角、大坡等乡镇探索示范,菱角乡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双膜覆盖示范平均复合亩产815.03公斤,其中:大豆亩产55.25公斤;玉米亩产759.78公斤。

3)提质增效情况

该技术通过双膜覆盖窝塘破膜集雨抗旱栽培,保证了玉米、大豆最佳节令播种,并提高了出苗率;采用黑膜覆盖抑制杂草,亩节约人工及除草剂投入100元;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用地养地相结合。通过这一技术的推广,有效降低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除草难度和出苗整齐度,提高了大豆生产效益和技术水平,还促进了生产的资源节约、生态绿色发展。

2、技术要点

关键技术:稳产高抗优良品种+黑膜双膜覆盖+扩行缩株增密+抗旱窝塘破膜集雨播种+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

1)品种选择:玉米品种选用株型紧凑、抗性好、生育期适中、丰产稳产的优质良种。大豆品种选择耐荫抗倒、有限结荚的中晚熟品种。玉米品种:选用石优2号、云良3号、华选688等品种。大豆品种:选用齐黄34号、辽豆39号、辽豆24号等品种。

2)扩行缩株增密:重点通过扩行缩株、增密度,充分发挥边行优势,努力做到大豆玉米协同高产,确保产量不减,收益增加。采用宽窄行种植,幅带宽2.2m,大豆:玉米行比为2:2,玉米行距0.4m。间种大豆2行,行距0.3m,玉米与大豆间距0.75m。玉米密度0.370.4万株/亩,玉米塘播穴距3033cm,每穴保苗2株;间作大豆密度0.81万株/亩,大豆穴距2730cm,每穴留苗45株。

3)双膜覆盖,窝塘破膜:按照幅带宽度及种植密度,提前打好播种塘,玉米、大豆播种幅带都使用黑色地膜覆盖,并在覆膜后塘心覆土、打孔破膜。

4)最佳节令播种:玉米播种节令在45日至20日,大豆播种在510日至525日,在降雨量大于10毫米或浇水后抢墒播种。

5)科学施肥:根据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系统的需肥特性,坚持“减肥、协同、高效的原则”,主要减少氮肥使用量,保证钾肥使用量,减少大豆用氮量,保证玉米用氮量;为减少施肥次数,选用缓释配方肥或控释肥,实现底肥追肥合一。玉米:亩施农家肥 1000公斤,平衡复合肥(N-P-K15-15-1540—45 公斤作为底肥(种肥),5-6叶期追施尿素10—15 公斤,大喇叭口追施尿素2530公斤;大豆:建议亩施10—15 公斤复合肥(N-P-K15-15-15) 作为底肥,大豆追肥可结合田间生长情况合理进行。

6)病虫草害绿色防控。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加强田间调查,做好病虫监测,及时掌握病虫害发生动态,做到早发现、早防治。选用生物药剂(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或球包白僵菌等)、配合低毒高效农药(甲维·高氯氟或甲维虱螨脲等)、广谱杀菌剂(苯甲嘧菌酯或戊唑醇等),添加农药增效助剂,以草地贪夜蛾、玉米螟、粘虫,玉米大小斑病、锈病和豆荚螟、大豆霜霉病等为防治重点,进行统防统治,实现“一喷多防”。行间杂草人工除草1-2次。

3、适宜区域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黑色地膜双膜覆盖抗旱防草技术适宜沾益区及周边县市高海拔山地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区域。

4、技术依托单位

单位名称:曲靖市沾益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联系地址:沾益区西平街道东风东路47

邮政编码:655331

人:郑红英、廖召发、卢宝宏

联系电话:08743164941

电子邮箱:zyxnjzx@163.com

二、经济作物类主推技术(4项)

(四)油麦菜高质高效绿色生产技术

1、技术概述

1)技术基本情况

油麦菜是沾益区外销叶菜类重要蔬菜,以脆嫩的叶供食,营养丰富,是城乡居民喜食的蔬菜。油麦菜高质高效绿色生产技术:精选种植品种+工厂化育苗+整地理墒+规模化设施种植和水肥一体化管理+病虫害绿色防控+以销定产+适时采收和加工处理+建立生产档案。该技术提高了油麦菜的产量、品质和效益,提升了沾益区油麦菜绿色生产及质量安全水平,增强了市场竞争力,经济效益显著提高,促进了沾益区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

2技术示范推广情况

沾益区自2019年开展了对油麦菜高质高效绿色生产技术的研究,试验、示范面积0.2万亩,平均亩产2.72020年推广试验、示范面积0.5万亩,平均亩产2.8吨;2021年推广示范面积1万亩,平均亩产2.9产品主要销往北京、上海、湖北、重庆、贵州及粤港澳大湾区的广东、香港、澳门,出口区域主要为新马泰等东南亚地区。

3提质增效情况

油麦菜高质高效绿色生产技术与传统常规油麦菜生产相比,亩可增产量815%,以市场收购价2.0/㎏计算,平均亩增350公斤,亩增产700元,投入产出比为1:2.3

4技术获奖情况

未申报科学技术奖。

2.技术要点

1)精选种植品种选择优质、高产、抗病性好、适应性广、商品性好的油麦菜品种种植,主要品种有新辉精品油麦菜、特高产尖叶油麦菜、津月无斑油麦菜、泰国无斑油麦菜、大禹油麦生菜、台湾清香油麦菜等品种。

2)工厂化育苗。工厂化育苗是以不同规格的专用穴盘做载体,用草炭、蛭石等轻质材料做基质,通过精量播种(11粒),覆基质、浇水和苗床管理,一次成苗的现代化育苗技术。优点是:节约种子、生产成本低;机械化程度高,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出苗整齐、病虫害少;穴盘苗的移植过程不伤根系,定植后成活率高,缓苗快;秧苗适宜长途运输,便于商品化供苗。

种子质量:种子纯度96.0%,净度≧98.0%,发芽率≧85.0%,水分≦7.0%,其它质量标准应符合GB 16715.5的规定。

育苗基质:可选用草炭、腐殖土、蛭石、椰糠、菇渣、锯末等轻质基质,就地取材或购买合适的基质,不同基质混合使用,对育苗基质进行消毒。

苗盘规格:油麦菜穴盘常规选择162孔、174/盘。

育苗具体方式:不同季节选用在塑料拱棚、联动钢架大棚、温室育苗,采用人工点种、机械播种,采用聚乙烯泡沫穴盘,规格67cm×34cm×6cm,每盘162穴或174穴。

播种方法:剔除霉籽、瘪籽、虫籽,直播于装好基质的育苗盘内催芽;夏季高温时期育苗,种子应进行低温处理,处理方法是将种子置于常温清水中浸泡4h,待种子充分吸水后捞起沥干,用湿纱布包好置于15-18℃下催芽;或置于5-6℃的冰箱中24h,在将种子置于阴凉处保湿催芽;有70%种子露白后进行播种;每穴1粒,播种深度0.5cm

苗期管理:温度—出苗前保持15-20℃;出苗后,白天18-20℃,夜间12-14℃,适时补苗、保证苗齐苗全;水肥管理—苗出齐后2-3天,在育苗池水体或营养液中施入复合肥,每立方米水体施NPK151515)的三元复合肥400g;炼苗—在移栽前4-5天,适当控水和加强通风炼苗。

壮苗标准:秧苗叶片4-6片(真叶),生长健壮,叶片肥厚,根系发达,无病虫,无抽苔。

苗龄:指从种子播种到定植(移栽)所用时间,春季25-30天,夏季20-25天,秋季22-27天,冬季30-35天。

3)整地理墒和种植规格。整地理墒:地块翻犁前清除田间杂草和作物废弃物、亩施优质农家肥1500-2500、优质三元复合肥50;耕作层翻犁深度20-25cm ,晒垡冻垡后整细;采用高墒低梗移栽,墒面2-3m(宽体连栋大棚、4m宽单棚采用2m宽墒面)、梗高15-20cm、宽40cm。种植规格:根据种植季节和品种具体确定种植密度,一般种植规格为(25cm×25cm)和(30cm×30cm)比较适宜。

定植及水分管理:定植后及时浇透定根水,定植后3-5天浇缓苗水;大田生长期保持土壤湿润,根据墒情和天气及时浇水,墒面见干见湿,收获前3-5天停止浇水,避免墒面积水。

追肥:定植后7天,每亩施0.2%6(磷酸二氢钾)+8(尿素)叶面喷施1次,中后期施NPK151515)三元复合肥2-3次,每次5-6/亩。

4)病虫害绿色防控。油麦菜主要病害有霜霉病、病毒病、灰霉病、菌核病、角斑病、褐斑病;主要虫害有蚜虫、潜叶蝇(斑潜蝇)等。坚持“农业防治、综合防治、统防预防”为主的宗旨和“绿色防控措施为主、化学药剂防治为辅”绿色健康植株理念。

农业防治:实行清洁田园,适当深耕晒垡冻垡、休耕(每2-3年一次、每次2-3月),高温焖棚,轮作换茬(与非菊科、十字花科作物轮作);选用优质、高产、抗病虫品种。

物理防治:采用银、灰膜避蚜栽培和防虫网阻隔;黄板蓝板诱杀等物理防控措施。

化学防治:各农药的用法用量严格按照包装使用说明使用,不得超标超范围使用。防治病害的药剂有:春雷霉素、多抗霉素、井冈霉素、(硫酸)链霉素、嘧啶核苷类抗菌素、宁南霉素、申嗪霉素和中生菌素、代森锰锌、甲霜灵等。防治虫害的药剂有:天然除虫菊素(除虫菊科植物提取液)、吡虫啉、高效氯氰菊酯、灭蝇胺等。

5)以销定产。油麦菜主要销售区域为云南省外和国外,各经营主体根据销售市场和季节来确定主要种植品种和规模,尽可能做到销售市场定位准确和规模适度。

6)适时采收和加工处理。外层叶片长到30-40cm采收,单株200-300g时即可采收;严格按照农药安全间隔期适时采收;采收器具无污染,清洁卫生;各批次做到单收、单贮藏、单处理;采后产品质量应符合NY/T743规定。

7)建立生产档案。必须建立田间生产资料使用记录,生产管理记录、采收记录、产品检测记录及其它相关质量追溯记录,必须保存3年以上,以备查阅,建立双档案,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

3.适宜区域

云南海拔1700—2200m的油麦菜种植区适宜推广应用技术。

4.注意事项

油麦菜生长中后期,根据植株长势和市场行情,适当喷施生物调节剂和微肥调节植株生长

5.技术依托单位

曲靖市沾益区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

联系地址:曲靖市沾益区西平街道东风东路47

邮政编码:655331

人:伏晓

联系电话:13508849627

电子邮箱:452052702@qq.com

(五)藜蒿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技术

1.技术概述

沾益区2021年开始藜蒿绿色生产标准化技术研究及推广应用,开发了单基地夏季遮阳和高海拔双基地栽培等技术模式,显著提升了夏秋藜蒿产品的品质与商品性,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1生产基地选择。藜蒿对镉、砷、铅、汞等重金属具有较强的富集和耐受能力,基地选择应特别分析检测土壤及灌溉用水的重金属含量状况,避免投产后出现产品重金属含量超标情况。基地选址应远离矿山、工厂、医院、交通主干道及污水和垃圾处理场所,基地环境符合NY/T 391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要求,基地灌溉用水符合GB 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的要求。

2设施与周年生产模式。藜蒿生产设施以简易塑料大棚为主,主要功能为夏季防雨、防风,冬春季保温、防风。棚体可采用镀锌管插地棚或水泥骨架棚,肩高1.5m,顶高3.0m,棚宽4.5m6.0m,采用侧卷帘通风,棚侧安装30目防虫网和50cm高裙膜,棚内顶部配套安装喷灌设施棚体四周保证排水通畅。藜蒿茎叶开始生长的日平均气温为4.5℃左右,营养生长最适气温为日平均1218℃20℃以上茎杆迅速老化而不能食用,地上部分能耐-5℃以上的长期低温,常规的冬春生产于8月底至9月初扦插定植,10月开始采收至来年5月,年仅可以采收3-4茬。

2.技术要点

1单基地夏季遮阳模式。在常规冬春生产基地大棚上方加装可收放外遮阳设施,采用遮光率20%-30%的黑色或银灰色塑料遮阳网,安装位置为距棚顶50cm,夏季高温时段放开遮阳可降低棚内温度3-4℃,冬春季用于夜间防霜防冻。该模式可在同一基地实现周年生产,每年7月开始清园整地,8月初至9月底分批次定植,基地从10月开始采收至次年10月,实现全年供货。同一批次定植田块全年可采收6-7茬,冬春季采收3茬,平均每茬净蒿产量600kg/667㎡,夏秋季采收3-4茬,平均每茬净蒿产量200kg/667㎡,显著提高夏秋季产品的品质。单基地模式每年应计划性的开展一定面积的轮作与休闲,以培肥土壤维护地力、减少病虫害发生。

2高海拔双基地模式。在海拔2500m-3500m的地区建立夏季基地,与常规冬春基地互补形成双基地周年生产模式,高海拔地区夏季气温相对较低,有利于高品质产品的生产,冬春基地于8月底至9月初扦插定植,10月开始采收至来年5月,高海拔基地于4月底至5月初扦插定植,6月开始采收至10月,双基地模式中冬春基地可采收3-4茬,夏季基地可采收3-4茬,全年可采收6-8茬,且夏季产品的品质更为优异。双基地模式的生产空闲期可进行轮作与休闲,以培肥土壤维护地力、减少病虫害发生。

3.品种选择与种苗准备

冬春季栽培以适于设施栽培的昆明大叶白藜蒿、云南绿杆藜蒿为主,夏季栽培可选用昆明夏蒿等耐高温品种。种子、地下茎和地上茎都可以作为藜蒿的繁殖器官,以地上茎制作种苗定植较为经济简便。定植前一周,于专用的留种田或加工分拣时,选取茎杆粗壮、无病虫害、具本品种特征的枝条,去掉底端已木质化和顶端幼嫩部分,切成20cm长的茎段,每段顶端留2个饱满芽,按上下顺序以50100条为单位用橡皮筋绑扎成捆,浸入45%晶体石硫合剂300倍液中消毒灭菌15-20min,晾干后用150mg/kg浓度的ABT生根粉溶液浸泡基部1-2h,深度约为插条的1/3,捞出后于阴凉通风处置于无菌的潮湿沙子或育苗基质上备用每平方米种苗用量约为130株。

4.整地与定植技术

1整地施肥。大棚栽植藜蒿棚内不留走道沟渠,定植前全棚深耕细耙,重施底肥:一般667㎡施腐熟有机肥30004000 kg或优质生物有机肥300500 kg+碳酸氢铵100kg+过磷酸钙50kg+复合肥50kg。自制有机肥要严防重金属超标,禁止使用规模化养殖场的畜禽粪便,施肥应符合NY/T 394 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的要求。施肥耙平后,喷灌浇一次透水,3天后起种植条沟:垂直于大棚走向挖浅沟,沟宽 15 cm、沟深 10 cm,沟距(行距) 25 cm,种植沟宜平宜直,以保持藜蒿封行后具有良好的通风条件。

2定植。将备好的种苗按同一方向斜排放于沟内,株距 2-3 cm,覆土压实,地上留5cm左右,整棚定植完成后浇透水1次。

5.田间管理技术

1水肥管理。定植后7天左右萌芽生根,梢长3㎝时,通过喷灌系统按20kg/667㎡追施高氮型大量元素水溶肥提苗,植株封行前再用同量平衡型大量元素水溶肥追肥1,生长中期视长势可用0.3%磷酸二氢钾追肥1-2次。以后每收割一茬均要同量追肥。藜蒿生长期间视土壤湿度及天气情况浇水,宜保持80%-90%的土壤相对湿度,过湿易滋生病害,过干茎秆易老化且转为紫色,均不利于生长与品质形成。

2温度和湿度管理。云南藜蒿最适生长气温为日间1522℃,夜间25℃,高于25℃茎秆迅速老化,遇冻害会使茎秆空心而失去价值,因此,温度和湿度管理对大棚藜蒿的周年生产十分关键。冬春基地应密切关注当地天气预报,夜温低于2℃时应于下午4时左右放下侧膜保温,遇霜冻预警时同时拉起遮阳网防霜。白天气温高于22℃时应卷起侧膜,降低棚内温度,高于25℃时要使用遮阳网降温。空气湿度高较易导致藜蒿爆发霜霉病,除保温防风需要外,应经常揭开侧膜通风,形成半露地栽培状态以降低棚内湿度。尤其浇水后或棚内空气湿度大于80%时应及时通风。

3病虫害防治。藜蒿主要病害为霜霉病,其次根腐病、灰霉病白粉病、病毒病有少量发生。主要虫害有蚜虫、美洲斑潜蝇、玉米螟、斜纹夜蛾、红蜘蛛。优先采用农业、物理防治措施保持田园清洁、消除病原菌及害虫宿主,每年有计划的进行土壤轮作或休耕。用黄板诱杀蚜虫、美洲斑潜蝇,用杀虫灯诱杀玉米螟、斜纹夜蛾。化学防治用药应符合NY/T 393 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的规定。

6.采收与采后植株管理技术

1采收。藜蒿在正常情况下50天左右采收一茬,气温低时70天左右采收一茬,当植株长到40-50cm顶端心叶尚未散开、颜色浅绿色时贴近地面收割,边割边打捆,搬出棚外运至加工车间进行分拣加工,成品质量应符合NY/T 743 绿色食品绿叶类蔬菜和NY/T 1405 绿色食品水生蔬菜的要求。

2采后植株管理技术。由于人工收割留茬长短不一,为促进下一茬根系生长、保证植株的整齐度和适当的茎粗,须于采收后及时打茬,使用割草机全棚打茬一次使留茬高度在1cm左右。同时以备用种苗于缺塘、缺株处补苗,以保证全苗及下一茬产量。

7.技术推广应用效果

技术于2021年在藜蒿专业生产企业云南曦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进行示范应用,单基地夏季遮阳模式应用17个大棚约6000,高海拔双基地模式于陆良县龙海乡建立夏季基地3335(海拔2600m),全年采收6茬,净蒿平均产量达到2400kg/667,夏秋茬产品的茎粗、嫩茎长度、风味口感以及产量明显改善,全年综合销售价格15/kg平均产值达到36000/667。相关技术模式与常规冬春基地模式比较,在生产成本上需增加约1000/667的一次性设施建设投入,产量与产值可达到常规冬春基地模式的2-3倍,具有较好的技术应用效果。

8.技术依托单位

1曲靖市沾益区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

联系地址:曲靖市沾益区西平街道东风东路47

邮政编码:655331

人:伏晓

联系电话:13508849627

电子邮箱:452052702@qq.com

2云南么豪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地址:曲靖市沾益区花山街道松林社区

邮政编码:655331

人:侯胜坤

联系电话:18113768882

(六)沾益区西兰花绿色高效生产技术

1.技术概述

西兰花绿色高效生产技术地理环境条件符合NYT 391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规定,基地周围无工矿企业,生态环境良好远离工矿区和公路铁路干线,避开工业和城市污染源影响,基地集中连片,土层深厚,土壤为水稻土、土壤肥沃,病虫害少。

2.栽培技术

1整地施肥。深翻晒垡,墒平土细。结合整地施熟农家肥2500kg/亩,黄腐酸生物有机肥500kg/亩做底肥。1.8m开墒,沟深0.2m、沟宽0.2m

2品种选择选择杂交冬青、依绿品种,该品种抗寒抗旱、抗病性强,花球肥嫩、味道鲜美。第一茬在5月中旬播种,大田生长期90-120天,收获后及时整地晒地,间隔20天栽种下一茬,全年种植2

3育苗移栽。采用大棚漂盘育苗,种子一般3天出苗,及时查缺补苗,幼苗21心时定苗,每穴留一株。当苗龄达25-30天,有4-5片真叶时移栽。露地栽培,移栽规格0.35mx0.45m,移栽密度约4234株/亩。

4中耕管理。移栽成活20天后,中耕管理,喷施(18-18-1854%复合肥15kg/亩,间隔15天后再用(18-18-1854%复合肥10kg/亩喷施,中期再用用30%氨基酸原粉5kg/亩喷施,后期根据作物长势情况可喷施30%氨基酸原粉一次,施肥以前重后轻为原则进行。

5病虫害绿色防控。西兰花主要病虫害:黑腐病、霜霉、菜青虫、蚜虫等。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农业防治为基础,优先采用物理和生物防治技术,辅之化学防治措施。应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品种,药剂选择和使用应符合NYT 393的要求

农业防治。选用多抗品种,合理轮作和耕作,合理密植和施肥,精细管理,培育壮苗等

物理防治。采用杀虫灯、黄板等诱杀害虫如每15亩设置一盏杀虫灯,每亩悬挂黄板20片左右,悬挂高度超过植株15cm20cm处,用于蚜虫的防治。

生物防治。保护利用麦田自然天敌,选用植物源农药应符合NYT393要求

化学防治。黑腐病、霜霉病的防治大田移栽20天或病害发生初期,用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30-50克/亩喷雾预防1间隔7天再防治1次,每个生产周期用药2次。

霜霉病的防治。病害发生初期,用6%的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200-300倍液喷雾防治,间隔10天再施药防治1次,每个生产周期防治2-3安全间隔期4天。

菜青虫的防治。用20%甲维茚虫威悬浮剂6-8ml/亩喷雾,每个生产周期防治1-2次,安全间隔期7

蚜虫的防治。用70%蚍虫啉水分散粒剂1.5-2g/亩喷雾防治,每个生产周期防治1-2次,安全间隔期7天。

3.收获、运输

大田生长约90天,西兰花生长至花球充分膨大、花蕾尚未开放时采收,采收前5天取样进行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检测合格达到农产品质量要求的方可上市,根据销售市场需求,实时采收,技术人员现场监督,采收时从花球基部花茎12-13cm左右处割下,将大叶去除,按质量等级装箱入库,用速冻专车运输销售。

西兰花储存时不得露天堆放,所有盛装的箱均应清洁、卫生包装箱应牢固运输中禁止与其他物品,尤其是有害气体及液体等物品混装,防止交叉污染。

4.生产记录档案及管理

技术员及时做好当天的生产活动记录,生产用药、用肥详细记录,生产记录于1225日前整理归档,交办公室统一保管,档案保存3年。

5.基地环境保护

设置专门杂物堆放区,生产生活废弃物集中堆放,定期由技术管理员焚烧处理,农药、肥料废弃包装物集中有供应商运走处理。

6.技术依托单位

1)曲靖市沾益区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

联系地址:曲靖市沾益区西平街道东风东路47

邮政编码:655331

人:伏晓

联系电话:13508849627

电子邮箱:452052702@qq.com

2)云南鑫怡涓贸易有限公司

联系地址:曲靖市沾益区花山街道施家屯社区

邮政编码:655331

人:杨顺源

联系电话:13466073086

(七)娃娃菜栽培技术

1.技术概述

1)技术基本情况
沾益区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可以周年生产娃娃菜。大多数消费者对娃娃菜的认识不足,认为娃娃菜是由结球大白菜剥叶而来,殊不知娃娃菜有专门的品种,对栽培技术有特殊要求,不能套用大白菜的栽培模式。目前沾益区通过选用优质、高产的娃娃菜新品种并制定了一套适宜娃娃菜生产的技术规程,解决了娃娃菜生产中的品质差、产量低、效益不明显等制约因素,提高了娃娃菜的产量和品质,提升了娃娃菜绿色生产及质量安全水平,增强了市场竞争能力。

2)技术示范推广情况

2021年该技术已在曲靖、沾益累计示范推广5亩以上。
(3)提质增效情况

该技术的推广应用,能有效解决娃娃菜生产中的品质差、产量低、效益不明显问题,亩可增产量5-10%,约亩增300-600公斤。
(4)技术获奖情况


2.技术要点

(1)产地选择
产地环境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要求,选择生态条件良好远离污染源、地势高燥、排灌方便、土层深厚疏松,非十字花科连作地块。
(2)品种选择
选择抗病并通过农业部品种登记的品种,冬春宜选择耐抽苔品种,夏秋宜选择耐热品种。
(3)育苗基质
A.选用市售育苗基质直接使用,无需添加任何肥料及杀菌剂。
B.选用自配基质,按以下任何一种方法配制:①以珍珠岩、泥炭和园土按2:1:2混合。以珍珠岩和草炭土按1:3混合。以草炭与蛭石按2:1比例混合。以草炭:蛭石:珍珠岩按1:1:1比例混合。取以上其中一种基质,每立方米需加入15:15:15的氮磷钾三元复合肥2kg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0g消毒,混匀备用。
(4)播种
A.播种期:3-5月播种苗龄25-30,7-10月播种苗龄23天一25天,低温12℃以下,高温28℃以上不宜播种。
B.直播:播种前进行整地施肥,每亩施腐熟有机肥1000kg、三元复合肥(N:P:K=15:15:15)50kg、过磷酸钙50kg、钾肥15kg作为底肥,翻耕耙细理墒。墒面宽1.2m,30cm,沟宽30cm;将种子播在穴内,每穴播种3粒一4粒种子,然后覆盖腐殖土;用雾化效果好的喷头浇水至土壤湿润;在两片真叶时结合除草进行间苗,每穴留苗2株,四片真叶进行除草、定苗,去除病劣苗,保留健壮苗,每穴留苗1株。每亩用种量60-80g
C.育苗:采用穴盘育苗,播种前需把塑料大棚底土平整,有苗穴盘整齐摆放在墒面,准备好的基质倒入穴盘中,使每个孔中都装满基质;在装好基质的穴盘上进行压穴,压穴深度为0.5cm左右;每穴播种1粒,播种后在穴盘表面覆盖腐殖土,刮平,覆土厚度不超过穴盘表面,苗盘格室清晰可见;浇水采用雾化效果好的喷头,喷洒苗盘表面,直至苗盘底部开始渗水为宜。每亩用种量20-30g
D.苗期管理:苗期白天温度保持20-25℃,夜间温度保持14-16℃,温度过低时关闭棚门、天窗、两侧裙膜或加盖草席等设施进行保温、温度过高时加盖遮阳网或通风进行降温,出苗后至1-2片真叶时进行通风,基质表面发干时,用喷壶洒水浇灌,保持土壤湿润和充足的阳光照射。21心后,结合浇水用0.1%-0.2%的尿素浇灌喷肥1-2次。结合实际情况,苗长至2片叶或4片叶时,用百菌清或多菌灵喷雾1-2次,预防霜霉病、灰霉病发生。移栽前一周进行断水炼苗。

5定植
定植前进行整地施肥,每亩施腐熟有机肥1000kg、三元复合肥(N:P:K=15:15:15)50kg、过磷酸钙50kg、钾肥15kg,作为底肥,翻耕耙细作畦。当幼苗长致5-6片真叶,选择叶片肥厚,叶色浓绿,根系发达,无病虫害的壮苗移栽。移栽前两小时浇透苗水,带基质团移戏。种植密度9000-11000/667,株行距20cm×25-30cm,移栽后浇透定植水。

6田间管理

A.追肥:生长期问追3-4次。苗期可追一次提苗肥,每667㎡施三元复合肥5-8kg,若土壤底肥足,底墒好,这一次肥可不追。植株呈团棵状态时,追发棵肥,每667㎡追施尿素10-15kg;心叶抱合时及时追施结球肥,每667㎡追施尿素15-20kg,钾肥10kg;结球中期可追最后一次肥,每667㎡追施尿素10-15kg。从结球期开始,叶面喷施钙肥每71次,连续喷施2次。追肥可采用滴灌带水肥一体化施肥,也可采用根系周围打孔穴施,采用穴施,施肥后要用细土将孔洞封严,提高保温、保肥效果。
B.浇水:采用滴灌或喷灌浇水,生长期应保持土壤湿润,田间不应积水。冬春季节种植,蒸发量小,应严格控制浇水次数和数量,以见干见湿即可。浇水宜选在傍晚或清晨浇水,切记不可在中午浇水,因为,中午阳光充足,是提高地温的最好时机,若选择此时浇水,地温很难提高,会导致成熟期延后,收获前7-10天停止浇水。
(7)病虫害防治
A.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实行轮作,不应与十字花科植物连作。采收后将残枝败叶及杂草及时清理干净,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
B.物理防治:用黄板诱杀蚜虫、潜叶蝇、白粉虱,用蓝板诱杀蓟马,用频振式杀虫灯杀菜青虫、小菜蛾、菜螟、甘蓝夜蛾等成虫。
C.生物防治:用虎掌草、青蒿、黄花烟,按适宜的比例配成制剂,防治菜青虫等软体动物。无毒、无残留,对保护生态环境,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8采收
叶球紧实为采收标准。切除根部,去除老叶、黄叶,及时上市。
(9)废弃物处理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应分类回收,集中处理。废弃菜叶等可回收再利用的应集中堆沤高温发酵后作为有机肥还田使用。其他不可再利用的则集中收集,进行无害化处理,集中收集,运出田块。
3.适宜区域

该技术主要适用于云南省海拔1700-2000有一定灌溉条件的山地或坝区白菜主产区生产。
4.注意事项
11--翌年2月,温度低于10℃不宜播种。

5.技术依托单位

曲靖市沾益区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

联系地址:曲靖市沾益区西平街道东风东路47

邮政编码:655331

人:伏晓

联系电话:13508849627

电子邮箱:452052702@qq.com

三、农业病虫害防治主推技术(2项)

(八)沾益区蔬菜苗期病虫害防治技术

1.技术概述

1)技术基本情况

蔬菜是沾益区主要农作物,年种植面积20万亩,种植50余个种类几百个品种,多数种类采用育苗移栽,育苗场所或出苗期温湿度较高,容易滋生病虫害。苗期苗壮和培育壮苗是蔬菜种植的基础,抓好蔬菜苗期病虫害防治技术推广普及工作,对蔬菜产业提质增效和菜农增收贡献较大。

2)技术示范推广情况

该技术在沾益区及周边县市区年示范推广10万亩以上。

3)提质增效情况

该技术的推广应用,有效解决或缓解苗弱、苗差、缺塘的情况,直播蔬菜增产、增效5%以上,移栽蔬菜增产、增效8%以上。

2.技术要点

1)苗床地选择、育苗方式及管理

苗床选地及整理。育苗方式为苗床育苗和工厂化育苗,在蔬菜生产中多选择工厂化育苗。苗床地选择避风向阳,水源方便,排水良好,肥沃的沙壤土做苗床。整地前要深耕20-30cm晒垡5-7天,耙细,做成1.2 -2.0米左右宽的高畦,将畦面整平整细等待播种。

播种期。各蔬菜种类的播种期应根据各蔬菜品种的品种特性、大田移植时间、播种季节决定,适时播种是提高品质、增加产量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一般蔬菜品种的苗龄为25 -70天。

播种量及面积。根据蔬菜移栽面积及每亩种植株数等确定。

播种育苗及苗床管理。根据各品种特性确定单位面积的播种量大田面积与苗床面积的比例为501左右,均匀播种,再用浓度40%左右、充分腐熟的人畜粪水浇,再盖一小层(0.5-1cm)细土、细粪(有条件的可搭小棚,上面加盖遮阳网等)。适时补水,及时进行间苗,留优去劣,将过于拥挤的高脚苗、病苗、没有生长点的滞长苗除去不要,另外,还要注意除去不符合本品种特征的杂苗,以保移栽大田生长一致,便于管理及采收。

2)蔬菜苗期病虫害的防治。蔬菜苗期病害主要有猝倒病、立枯病、黑根病、沤根病等;虫害有:小地老虎、蚜虫、土狗、黄球跳甲(地蛤蚤)等。在蔬菜育苗期间,如管理不善,导致病害严重,容易引起烂种或幼苗大量死亡,造成严重损失;虫害严重,亦可造成缺苗断垄,甚至毁种,因此必须加强预防管理。

苗期主要病虫害的症状特征

A、猝倒病。幼苗基部呈水渍状病斑,以后病部变黄褐色,缢缩呈线状,在子叶尚未凋萎之前,幼苗便猝倒,在高温多湿条件下,病部土面上长出一层白色绵毛状霉层。

B、立枯病。幼苗感病后茎基部长出椭圆形暗褐色病斑,早期病苗白天萎焉,夜间恢复,病斑逐渐凹陷,扩大后绕茎一周,侄茎基部缢缩干枯,整株死亡,病部有轮纹。

C、黑根病。侵染植株根部,根皮发黄,或铁锈色以后腐烂,幼苗萎焉,且容易拔起。

D、小地老虎。土名为切根虫、地蚕子、土蚕等,幼虫体长3747毫米,灰黑色,幼虫咬断蔬菜幼苗近地面的茎部,使整株死亡。

E、蚜虫。危害茄果类、瓜、豆类蔬菜的主要是瓜蚜(即棉蚜),夏季多为黄色,春、秋为墨绿色至蓝黑色,体表有薄脂粉,成虫和若虫在叶背面和嫩梢、嫩茎上吸食汗液,嫩叶及生长点被害后,叶片卷缩、生长停滞,甚至全苗萎蔫死亡。

F黄条跳甲。为害特征是黄条跳甲的幼虫和成虫都能危害菜心植株,幼虫在地下35毫米处危害,蛀食菜根和咬断须根,导致植株萎蔫。成虫对菜心幼苗的危害最为严重,可将刚出土的幼苗叶片吃光。

防治方法

A、苗期病害的综合防治

a、合理选择苗床。选择地势高、排水良好、光照充足温暖的地方,尽可能选用无病新土,肥料要充分腐熟,播种前床土要充分翻晒。

b、加强苗床管理。苗期防止低温高湿等不利因素,寒冷天气要迟揭早盖,晴天温暖时要多通风排湿,苗床洒水应看土壤湿度和天气而定,每次洒水不宜过多,发现病株,应及时拔除,并撒上细土或草木灰。

c、化学药剂处理。一是杀菌剂拌种:70%敌克松可湿性粉或64%杀毒矾M8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的0.4%拌种,能防治猝倒病、立枯病和疫病。二是床土消毒:40%五氯硝基苯与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等量混合,每平方米8克,加细壤3040公斤拌匀,取三分之一药土撒在畦面上,种子播后再用三分之二药土覆盖。也可在播种前2—3周,将床土耙松,每平方米床土用福尔马林一450毫升加水18—36公斤浇于床土上,然后用薄膜覆盖4—5天,再打开薄膜,将处理的床土耙松,约2周后才可播种。三是出苗后发病的,可连续喷洒多菌灵6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500倍液、25%瑞毒霉800倍液2—3次。另用甲镁粉剂600倍稀液交替防治2—3次。

B、苗期虫害的综合防治

a、小地老虎的防治。一是早春铲除杂草,减少小地老虎产卵场所和食料来源。二是诱杀成虫:可采用黑光灯诱杀或糖醋液诱杀;糖6份、醋3份、白酒1份、水10份、90%的敌百虫l份调匀。目前推广并应用较多的是小地老虎性引诱剂诱杀。三是毒饵诱杀幼虫:将5公斤麦麸炒香拌入敌百虫热溶液10倍液可诱杀4龄以下的幼虫,也可在幼虫发生期问,用新鲜嫩草或莴苣叶子5公斤切碎,把90%晶体敌百虫50克溶入11.5公斤温水中,然后均匀喷拌到碎草上,于傍晚撒在地里,每亩1015公斤。(4)人工扑杀:虫口密度大的地块,应在清早或阴雨天到地里检查,发现被害株时,用小铁丝在附近:将幼虫挑出杀死。五是药剂防治:小地老虎在3龄幼虫期抗药性差,并且尚未出土,暴露在寄生植物或地而上,是用药防治的适期,可在幼嫩杂草上喷药防治,一般可用2.5%溴氰菊酯3000倍液、90%的敌百虫800倍液。施药最好在下午5时前后进行,当田间菜苗被咬率为1%时,应进行毒饵诱杀。

b、蚜虫的防治。由于蚜虫繁殖快,一般采用化学防治,可选用50%的辟蚜雾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2.5%溴氰菊酯或20 %速灭杀丁2000倍液,40%乐果乳剂1000倍液等。为防止蚜虫传毒,在保护地或露地挂放银灰色膜条可起避蚜作用。

C、防治黄条跳甲
防治黄条跳甲要做到标本兼治,既要杀死成虫,又要杀死土中的幼虫。在整地时及时铲除田间周围的杂草,深翻晒土,亩施石灰75公斤、敌百虫0.5公斤,杀死土壤中的虫卵、幼虫和蛹。另外,喷雾防治和淋根防治相结合:用乐斯本1000倍喷杀成虫,同时用杀虫双1000倍灌根毒杀地下幼虫。幼苗期每亩撒施乐斯本1.5公斤可同时兼治成虫和幼虫。用跳甲净、跳甲绝1500倍或50%辛硫磷乳油2500倍喷杀或灌根。
适时巧施。由于黄条跳甲成虫会跳跃飞翔,且在强光时聚集于菜心基部及土表中,因此要掌握好喷药时间和喷药技巧。一般掌握上午10时前或下午4时后喷药,喷药要连片同时进行,由四周向田中间喷洒,以防成虫逃遁和留下虫。
3.适宜区域

沾益区及周边县市区。

4.技术依托单位

单位名称:曲靖市沾益区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

联系地址:曲靖市沾益区东风东路47

邮政编码:655331

联系人:伏晓

联系电话:13508849627

电子邮箱:452052702@qq.com

(九)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1.技术概述

1)技术基本情况

通过农业防控、物理防控、生物防治等措施,综合组装四诱技术,推广采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防治病虫害和专业化统防统治技术等绿色防控措施的综合配套,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危害。

2)示范推广情况

该技术在沾益区及周边县市区年示范推广5万亩以上。

3)提质增效情况

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可以有效控制农作物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危害,降低因病虫害危害造成的产量损失70%以上;减少农药使用1—2次,降低防治成本20元以上;经济效益显著。同时还降低农药对环境和农产品的污染,保障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4)获奖情况

2.技术要点

1)选用高产抗(耐)病良种,合理品种布局,重点选择抗(耐)稻瘟病、稻曲病、白叶枯病、玉米锈病、叶斑病的品种,避免种植高(易)感品种。

2)实施保健栽培,加强水肥管理,避免重施、偏施、迟施氮肥,增施磷钾肥,培育壮苗,提高作物抗逆性。

3)清洁田园,及时清除病残体,切断病虫害越冬、传播的桥梁。

4)利用螟虫化蛹期抗逆性弱的特点,在越冬代螟虫化蛹期及时翻耕灌水灭蛹杀灭螟虫,降低虫源基数。

5)推广使用杀虫灯、性信息素诱杀、色板、食诱剂等四诱技术。

6)在病虫害防治关键时期,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开展防治。

7)大力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推广植保无人机防治病虫害新技术。

3.适宜区域

沾益区农业生产区。

4.技术依托单位

单位名称:曲靖市沾益区植保站

联系地址:沾益区西平街道东风东路47

邮政编码:655331

联系人:廖召发

联系电话:13408760069

电子邮箱:zyzhibao@163.com

四、水产类主推技术(3项)

(十)澳洲淡水龙虾养殖技术

1.技术概术

(1)技术基本情况。澳洲淡水龙虾是从澳大利亚引进的大型淡水虾,也是当前最优质的淡水虾之一。该虾终生生活在淡水中,杂食生,生长速度较快,抗病能力较强,攻击性弱,不打洞,不逃逸;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可食率高(腹部占总体重42%47%)。池塘精养、稻虾综合种养是当前最主要的养殖方式,具有投喂饲料方便,宜于管理的特点.
(2)示范推广情况。在沾益区推广澳洲龙虾池塘精养50亩,稻虾综合种养50.
(3)提质增效情况。通过池塘种植水草、生物制剂,稻田天然饵料(虫、草)等的利用,养活水体,营造龙虾最适宣的生态环境,推进”“三品一标”认定,实现增产增收目标。

获奖情况。无。
2.技术要点
(1)环境及水源条件。水源稳定充足,周围无工业污染,排水方便,水质符合GB11607规定,通讯交通便利,电力充足。产地环境条件符合GB/T18407.4要求。
(2)池塘条件。面积5-10亩为宜,长方形,池深1.21.5米,水深0.7-1.2米,进排水设拖、增氧设备齐全。

(3)稻虾综合种养条件。田块面积不限,开挖十字沟或田字沟,开挖面积不超过田块面积的12%,深4050厘米,田块能蓄水20-30厘米。
(4)苗种投放。苗种来源于有苗种生产许可证和检疫合格证的正规厂家。苗种来原规范、个体健康、规格整齐、无损伤,不携布病源。放苗前一周,池塘用生石灰、漂白粉或碘制剂消毒,苗种入池塘前用2%3%的食盐水浸洗,放养虾苗因密度、规格而定,0.81.5厘米放7000尾,23厘米放5000尾,稻虾综合种养亩放35厘米虾苗1500尾。

(5)日常管理。巡塘:虾苗投放后每天巡塘4次,观察水质变化、虾的活动和摄食情说,及时调整饲料和投喂量,清除池内杂物,保持池塘清洁,并按相关要求填写生产记录。
(6)水质管理。适时开启增氧机充分增氧,定期注入新水,减小有机污染物浓度,注意改底,合理使用生物制剂,精确投饵,减少残饵。饲料要求:饲料为沉性硬颗粒饲料,卫生指标符合GB13078NY5072和农业部1224公告规定。驯食、投喂:傍晚时分沿池塘四周均匀抛洒饲料。病害防治: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生产操作细心,苗种入池前严格消毒,及时捞出死虾并深埋,定期消毒池水

3.适宜区城
沾益区农业生产区
4.注意事项
加强供氧,水泵、检测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防止因设备故障引发死虾情况发生。
5.技术依托单位
单位名称:曲靖市沾益区水产站
联系地址:沾益区西平街道东风东路47
邮政编码:655331
联系人:李财刚

联系电话:15911942666
电子邮箱:15911942666@qq.com

(十一)水产生态健康养殖技术

1.技术概术

1)基本情况

以水、种、饵三个基本条件为基础,有机精准及时彻底融合配置为技术措施和管理手段,养活水体,建立养殖水体生态修复机能,保障溶氧、耗氧因子合理,营造水生生物最适宜的养殖生态环境,是实现水产养殖优质高产高效的关键所在。

2)示范推广情况

全区推广面积100亩。

3)提质增效情况

通过苗种选优,水质培养,精细喂养等技术,提高水产养殖水平,增加养殖收入。

4)获奖情况

2.技术要点

1)优化配置技术措施

水的调控技术措施。水产养殖生产用水应符合GB渔业水质标准,水体环境符合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具体水质调控技术措施:一是合理放养密度,合理搭配滤食性鱼类比例,合理投饵;二是养殖周期全程合理应用微生物制剂,有效消除和固定水体代谢产物,消除耗氧因子;三是合理使用增氧机械和有效进行疫病防治增强水体活性,减少药害等调控水质。

水产苗种的选择投放技术措施。水产苗种来源符合《水产苗种管理办法》规定,大小不一规格整齐,健壮无病无伤,尽可能性调优养殖品种结构。技术措施:一是种质纯正;二是合理流动放养时间和密度;三是严格按技术规范要求放养。

饲料投喂技术措施。鼓励使用配合饲料,限制投喂鲜冻饵料。配合饲料符合《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和《无公害食品渔用饲料安全限量(NY5072-2002)标准,另外,一是选择饲料跟养殖对象发育阶段质量相适宜;二是饲料新鲜不过期不霉变;三喂量科学合理,早中晚颁布均匀,尽可能无残饵剩余,高转化。

优化配置管理措施。

做好苗种放养前准备工作。一是冬季11月至来年2月清塘曝晒,晒干晒透,低温强光游离的敌害生物及致病菌,同时充分氧化降解富聚泥中的代谢物,抑制除耗氧因子扩大;二是修整倒塌的池埂和清除过多淤泥,三是严格放养前池塘和苗种的消毒;四是适度培肥水质,适时进水和补充新水;五是备中渔业机械(增氧机、投饵机)。

适时合理放养苗种。苗种放养时机要适宜,气候要适中,放养密度搭配比例要科学合理,结合技术条件灵活掌控。

加强饲养管理。一是投饲管理,二是水质管理,三是病害综合防治,四是日常管理。

病害防治。必须用药时,首选微生物制剂或低毒、高效、低残留的无公害药物。根据用药途径不同,在选择药品和剂量时,必须符合农业部渔业局《渔药推荐目录及使用方法》的规定,合理确定渔药的使用期限和停药期,以减少鱼体药物残留。适时捕捞收获。根据市场养殖塘存,适时轮捕轮放。

3.适宜区域

沾益区农业生产区。

4.注意事项

养活水体,建立养殖水体生态修复机能,保障溶氧、耗氧因子合理,营造水生生物最适宜的养殖生态环境,是实现水产养殖优质高产高效的关键所在

5.技术依托单位

单位名称:曲靖市沾益区水产站

联系地址:沾益区西平街道东风东路47

邮政编码:655331

联系人:李财刚

联系电话:15911942666

电子邮箱:1591194266@qq.com

(十二)水产集约化养殖技术

1.技术概术

1)基本情况

集约化养殖是养殖业从过去一贯性的“外延扩大”、“争地盘壮块头”为主的经营思路转向以“强化内涵”和“练内功”为主的经营思路上来,在资产质量、负债质量、管理质量、服务质量等方面上档次、上台阶。沾益区以提高效益为目标,坚决杜绝“高成本、低效率”和“少、慢、差、费”的状况,全力向“低投入、高产出”,“多、快、好、省”的经营目标努力。

2)示范推广情况

全区推广面积50亩。

3)提质增效情况

水资源多次循环使用,多样式增氧,尾水净化处理设施设备集成应用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在集约化流水池配套建设水质自动在线监测系统,企业管理员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电脑、计算机等信息终端,实时掌握养殖水质环境信息,及时获取异常报警信息及水质预警信息,并可以根据水质监测结果,实时调整控制设备,科学养殖与管理,达到节能降耗、绿色环保,推进“三品一标”认定,实现增产增收的目标。

4)获奖情况

2.技术要点

1)养殖种类和规格

①养殖种类:集约化养殖种类以养吃食性鱼类为主。品种有鲤、草、罗非鱼、鲫鱼、虾等,流水池一般实行单养且种类规格整齐。流水池水深一般在11.5米,最深2米左右,加上密度大、强制投饵,即使习惯在下层活动的水产类,放入流水池后,由于水体和摄食的需要,也只能在上层活动。同时各种类抢食能力不一样,混养在一起,势必形成以强挤弱,以大克小,饥饱不均的现象。同时各种类对营养要求不一致,因此流水养殖池只能是同品种同规格的单养。为利用残饵和池壁附着藻类,也可少量混养某些刮食性类。

2)放养前准备

新建流水池在放养前应该作好以下准备工作:

①试水运行:流水池建好后要进行试水运行,检查进水情况、水体交换状况、排水、排污设施等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同时检查池子质量、保水性能。

②放种前清扫池壁池底:用清水将池泡1015天,放养前1周用生石灰(每平方米池面积0.5公斤)兑水泼撒消毒,放养前3天用清水灌满池子,冲排数次将石灰冲洗干净。在关放水时,要保持相邻池水位的平衡,避免造成池壁两侧压力不均而发生垮塌事故。

③检查设施:检查拦栅、闸板等是否贴合紧密,闸阀开闭是否灵活,进排水渠道有无障碍等,及时排除和维护好,保证万无一失。

④放试水生物:放养前一天放试水鱼,证明无毒后再放养。

3)放养密度

放养密度随水流量和商品规格而定。在适宜于放养品种的流量范围内,流量大,放养密度应尽可能的大,才能获得较高的产量,低放养密度虽然相对增长量高,但绝对增长量受到影响,不利于利用水体空间和提高产量。在同样水流量下,品种规格小,则增长倍数高,放养密度要低一些。因此合理地放养量应是在一定的水流情况下,在养殖期不影响生长速度和达到商品规格的最大数量。常规养殖一般每立方米放种10公斤左右(尾重5080克的120150尾)。

4)日常管理

流水养殖的日常管理包括调节池水流量、喂食、排污、观察动态、注意水质变化、防病防逃及定期擦洗池壁等。

①投饲技术。目前流水养养多采用撒喂人工配合饲料,因流水池密度大,池水又经常不断地流动,需摄食大量饲料。为防止饲料流失,在池角落或靠近进、出水口处,不可投饲料。可用机械和人工两种投饲方法,应掌握少量多次,均匀投饲的原则。投饲时,一般要求全部摄食到八成饱为止,每次投饲时间为2030分钟,每天投喂26次。每天颗粒饲料投喂量约占鱼体总重量的58%,可根据投饲率乘以池塘总重量,求出日投饲量。

②定时排污。作好排污工作是保持水质良好的一项重要措施。流水养殖由于高密度精养,粪便残饵多,除平日随排水带走部分外,还应定期放水排污。排污操作要迅速,并调节好进水和排水量,避免因排污放水,使堆积到拦鱼栅、网上磨擦、挤压受伤,或进水流速太快,使疲乏致伤。

养殖初期因种小、投饵量小、水温低、有机物耗氧不多,污物可随水排出,一般不放干池水排污。随着水温升高,体积长大,摄食量增加,粪便、残饵增多,有机物耗氧高,靠加大流量和活动排污已不够,需每隔10天左右,放水排污一次。

5)巡池检查

每日巡池时注意观察活动状况,摄食强度,以判断水质状况。首先要调节好池水流量,随着长大,逐步增加池水交换量,以保证池水溶氧充足,使摄食旺盛,生长迅速。若发现水质变坏或缺氧,应补充大量新鲜水;若发现定向注水过急,水量过大,也要及时加以调整,流量适当才能在正常的水环境中,游动活跃,争食饲料。其次还要注意防洪防逃,在雷雨防洪季节作好排洪工作和及时疏通渠道,避免洪水冲垮进水渠。每日检查拦栅是否有破损,以防逃逸。

3.适宜区域

沾益区农业生产区。

4.注意事项

养活水体,建立养殖水体生态修复机能,保障溶氧、耗氧因子合理,营造水生生物最适宜的养殖生态环境,是实现水产养殖优质高产高效的关键所在

5.技术依托单位

单位名称:曲靖市沾益区水产站

联系地址:沾益区西平街道东风东路47

邮政编码:655331

联系人:李财刚

联系电话:15911942666

电子邮箱:1591194266@qq.com

附件3

曲靖市沾益区2024年农业主导品种

一、主要农作物(4个)

玉米2个:华选688、云玉26

大豆2个:辽豆39、辽豆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