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3-23 15:39 来源: 作者: 浏览次数:8643
白水镇小塘社区横山居民小组,于2007年11月动工开建,2011年完成整村搬迁入住。虽说是搬迁入住新房子,许多村民仍沿袭“旧习陋习”。“横山是一个新农村,新村就要有新貌”,为此,小塘社区“两委”整体统筹,横山小组负责实施,持续完善基础设施,整治人居环境,大力开展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建立长效机制,使横山村的村容村貌得到整体提升。
转变习惯众参与
革除陋习,宣传先行。横山村组通过播放广播、制作村务公开栏、书写标语、悬挂横幅、召开户主会、入户宣传等方式,宣传人居环境整治、爱国卫生“七个专项行动”、倡导文明新风。
晒出人居环境“红黑榜”。横山小组建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红黑榜”制度,以正面激励与反面警示相结合的方式,宣传表彰先进、鞭策督促后进,进一步激发群众参与环境整治的内生动力,持续巩固提升整治成效,改变农民群众不良生活习惯,形成积极向上的新风尚,提高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积极探索全员积分管理。为使村民的户容户貌有一个较大的提升,小塘社区积极推行全员分级分类积分管理,把全员分为村组干部户、党员户、贫困户、群众户4类,坚持全员积分、区别对待、倾斜贫困户的原则,对农户进行“一分五净一规范”考核,提升农户的积极性。
强化农户门前“三包”,坚持每周大扫除。严格执行农户“门前三包”(包卫生、包绿化、包秩序),乱丢乱扔、乱倒乱排、乱停乱占、乱搭乱建、乱贴乱画者严格罚款,同时按照全员积分要求,公示在评比红黑榜。每周五组织村组干部,党员在村内进行大扫除,清理卫生死角,营造干净整洁卫生的同时,以点带面对农户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完善设施强弱项
横山小组新农村刚建成时,村中道路并未硬化,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是常态;村中没有排水沟,污水横流随处可见。要提升人居环境,必须先完善硬件设施。社区及村组多方筹措资金,对村内环境进行整体提升。
该村于2012年进行村组道路硬化,同时修建排水沟;于2016年进行照明亮化,在村中安装路灯;于2016年新建活动广场和理事会,丰富村民业余生活;于2019年购置健身器材、篮球架,鼓励村民经常进行体育锻炼,同时完善卫生公厕配套设施,新建洗手台,鼓励居民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疏堵结合治顽疾
此前,老横山村家家户户将柴堆、粪堆、杂物随意堆放在房前屋后,从旁边走过需要掩住口鼻;牛车、三轮车停在门口、路上,原本宽敞的道路变得狭窄难以通过。随着人居环境整治和爱国卫生专项行动的深入推进,影响老横山村人居环境提升的两大难问题“乱堆乱放”和“乱停乱放”得到解决。
社区“两委”出谋划策,村组在村外找到一片闲置土地,做好基础围挡,分给每户村民,用于堆放粪草和干柴,从此,老横山村告别了后排一开门便看到前排粪堆的尴尬局面;将村子侧边闲置土地进行硬化后,再划上停车线,能规范停放农用车150余辆,同时在主干道规范划定停车位38个。于是,一个小山村有了停车场,村民将自家牛车、三轮车、小轿车等停放在停车位上,村中道路宽敞了,门前屋后也宽敞了,“看着舒服多了”,村民高大爹的心里也宽敞了。
美化环境心情好
横山村整体搬迁距今刚好10年,房屋外墙壁不同程度出现老化、脱落现象,既存在安全隐患也影响美观,为解决这一问题,社区两委及横山村组决定对村中房屋外立面进行改造,重点对屋面易脱落部分进行整修。此次共统一村庄外立面5350平方米,在整修后的外立面上绘制爱国卫生、人居环境等各类宣传画,形象逼真、色彩鲜艳,引人注目。集中开展清“四堆”变“三园”专项行动,疏通排水沟1305米,清除“四堆”80余堆,建设“三园”35块,栽种紫薇、红叶石兰、桂花等花木1200余株。此外,老横山村建立长效保洁机制,保洁制度上墙,有保洁员考核办法,完善保洁收费制,巩固人居环境提升成效。
现在,走进横山村,白天村民外出干活,村中老人聚集在活动广场聊家长里短、晒太阳。晚上,在柔和的路灯光里,小孩子打篮球嬉戏,年轻人摆弄健身器材,妇女们和着音乐节拍跳广场舞,一派热闹、祥和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