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5 16:35 来源:珠江源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沾益管护分局 作者: 浏览次数:2368
为进一步做好保护区科研监测工作,珠江源管护分局积极探索政策措施,进一步摸清保护区生态底数,并取得一定成效。
一是围绕样地监测,丰硕科研成果。与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联合开展珠江源10公顷常绿阔叶林森林大样地监测,2023年被列入自然资源部“滇中高原生物多样性与地球关键带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样地。目前,共布设104个种子雨收集框和凋落物收集框,共收集16次,获取样品1456份,其中有效种子样品218份;发表论文2篇。
二是围绕资源调查,丰富本底档案。依托新一轮保护区总体规划编制,根据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界线范围,开展自然保护区自然地理、植被、野生动植物多样性、经济社会状况、景观资源和林草湿资源等资源本底调查,摸清生物资源底数,为生物监测、资源信息化建设和评价保护成效等提供科技支撑。
三是依靠科技手段,提高监测质效。在保护区生物资源丰富地段安装25台红外相机,开展野生动物监测,目前已监测到国家Ⅱ级保护野生动物白腹锦鸡、豹猫、黄喉貂、猪獾四种;运用无人机定期开展森林植被“体检”,分析评估植物生长变化;建设保护区预警监测管理平台,新建21个视频监控卡口和2个热成像双光谱监测摄像头,全天候、全方位监控人类入山活动轨迹,构建“天空地”一体化数字监测系统,实现保护区监测向精准化、智能化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