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云南省人民政府曲靖市人民政府

今天是2025年08月28日 星期四 登录繁体中文支持IPv6

无障碍浏览长者模式

当前位置: 首页 要闻动态 部门信息

要闻动态

部门信息

沾益区:“1234举措”,筑牢学生心理健康的“铜墙铁壁”

发布时间:2024-11-12 14:54 来源:区教育体育局 作者:区教育体育局 浏览次数:2331

近年来,沾益区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及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始终将心理健康工作置于突出地位,精心雕琢心理育人体制机制的顶层设计,构建沾益特色心育工作模式,强力提升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与实效性。

一、擦亮“一张名片”,照亮心灵成长之路

一是筑牢设计之基,扬起育人之旗。沾益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健康第一理念,依据教育部等相关文件要求,结合沾益实际,精心制定《曲靖市沾益区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实施方案》区政府常务会每年听取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报告至少1次,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教体牵头、部门配合、学校主抓、家校社协同、全社会参与的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机制建立书记(校长)+德育主任+班主任+专兼职心理教师+科任教师帮扶工作机制,推动心理健康工作走深走实二是雕琢品牌之韵,浸润育人之蕴。打造一校一品心理健康教育品牌,开展落实五个一心理健康教育专项活动239次,将品牌理念融入到每一个活动细节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品牌的魅力。开展一对一一对多结对帮扶,每周交心谈心,每学期家访慰问,定期与家长交流反馈,为特殊群体学生送去温暖与关怀。三是强化联动之力,铸就育人之壁建立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危机干预的支持协作机制,开设学生门诊,为学生心理危机个案开通绿色通道。各学校制定完善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应急预案,健全分级应急响应机制,加强家校协同干预,对心理问题学生及时干预处置,有效提升学生心理健康质量。

二、聚焦两类群体打开心灵阳光

 一是面向全体之广,遍洒普惠心育之光通过多种方式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升全体学生心理健康素养。在课程设置上,中小学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纳入学校课程计划,确保每个年级每2周不少于1课时。在活动开展方面,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团课、队课、团日活动等,召开珍爱生命主题班会活动314次;家访学生数6420让心理健康教育的阳光普照每一位学生。二是关注特殊之需,送去心理帮扶之暖重点关注面临学业压力、经济困难、情感危机、家庭变故、校园欺凌等风险因素以及学习生活环境变化的学生,特别是留守儿童、困境儿童、流动儿童等特殊群体。每月开展1次学生心理健康风险研判,依托班级学生团队骨干、寝室长等及时发现疑似异常学生。每学年面向小学高年级、初中、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等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测评不少于1次,建立一生一档心理健康档案,对重点关爱学生实行一生一卡建档立卡班主任与学生一对一交心谈心8492建立重点学生心理健康档案365为学生提供心理疏导、经济帮助和社会支持,帮助学生走出困境,实现健康、全面的身心发展。

三、夯实“三项工作”,铸牢心灵守护之盾

一是开发课程之特,点亮心灵之灯除了确保规定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课时外,还积极开发特色校本课程。例如,结合沾益区当地文化特色,开发了心灵家园校本课程,以沾益的历史文化故事为素材,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价值观和心理品质。同时,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方法,采用团体辅导、角色扮演、心理情景剧等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活动课,让学生在趣味中学习心理健康知识照亮学生内心世界。开展测评之全,明晰心理之状。充分发挥区级中小学心理健康专家团队作用,指导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健康状况测评工作,已筛查的学生数超过2.7,心理测评已覆盖学生比例为56.19%三是用好平台之优,畅通服务之路。通过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网络云平台,对学校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抽取测评班级班主任40人开展问卷调查;认真做好测评结果的管理和运用。已建立学生心理健康监测平台心悦数字心理云平台,对全区98所中小学开展学生心理健康监测。

四、促进四方联动,汇聚心灵慰藉之源

在持续创新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优化相关工作机制之际,进一步增强心理健康家校社共育力度,积极构建联动机制,凝聚心理健康教育合力,营造优良心理健康教育氛围一是深化家校之育,编织共育之网畅通家校沟通渠道,通过家长开放日、家校通讯软件等及时向家长反馈学生学习、行为和心理健康状况。依托家长学校,每学期面向全体家长举办至少1次心理健康专题讲座,利用家长会前20分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校领导带头落实全员家访制度,针对不配合的家长,及时告知属地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加强引导。妇联、民政等部门依托儿童之家等平台,每年面向家长开展至少1次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的家庭教育专题讲座。学校与家庭紧密合作,共同为学生心理健康保驾护航。二是加强校医之协,筑牢健康之堤强化学校与医疗机构的协作联动,精神卫生医疗机构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危机干预提供支持。开设学生门诊,为学生心理危机个案开通绿色通道,实现诊疗、干预、转介的无缝对接。健全精神或心理健康问题学生愈后复学机制,学校与医疗机构共同对学生开展全程跟踪服务。建立学校心理教师+医院专业医生的联合服务模式,定期交流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共同制定干预方案,筑牢学生心理健康的坚固堤坝三是推动校社之合,汇聚协作之力积极推动学校与社区的协作,社区为学校提供实践平台,学校组织学生参与社区心理健康志愿服务活动,如社区心理健康宣传、关爱孤寡老人心理等。探索在沾益区人民医院设立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门诊,协同搭建社区心理服务平台,依托12355青少年服务台等开展科普宣传、心理辅导、危机干预等志愿服务。学校与社区相互支持,汇聚各方力量,共同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