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7-03 15:27 来源:区文旅局 作者: 浏览次数:5759
按照曲靖市沾益区产业扶贫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关于印发《2020 年曲靖市沾益区产业扶贫 工作要点》的通知(沾产扶组发〔2020〕2 号)文件精神,对照沾益区2020年旅游产业扶贫实施方案,结合“十三五”期间文化事业建设基本情况,现将我局2020年上半年文化旅游产业扶贫,脱贫攻坚进展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区文旅局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区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决策部署,结合工作实际,坚持政府引导、科学规划、市场运作、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积极探索旅游扶贫开发与乡村旅游有机融合的新途径、新方式,支持贫困村和贫困群众开展乡村旅游创业就业,助力脱贫攻坚。同时,根据沾益区“十三五”规划中文化方面的工作要求,结合巩固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成果,完善全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整合各类资源,以文化和旅游为载体,重点支持景区周边、城郊有条件的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通过参与旅游经营、提供接待服务、出售土特产品、土地租金、入股分红等途径脱贫致富。
在旅游产业发展方面,近年来全区实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2个(炎方磨脚村、大坡法土村),推进珠江源、海峰湿地、彩云洞景区基础设施提升改造项目,以带动周边村社发展。
在公共文化服务方面,全区11个乡(镇、街道)134个行政村(社区),村级文体活动室和农家书屋,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基本达到全设置,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全覆盖。
二、工作进展及项目资金争取到位情况
(一)旅游产业扶贫
建立“一对一”帮扶责任机制,全局61名职工分别在炎方乡磨脚、腻诺、刘麦地、炎方、五拐、新屯等6个村共结对帮扶贫困户68户,克服各种困难,积极筹措扶贫资金,用于帮助挂钩帮扶的磨脚村脱贫攻坚和驻村扶贫干部生活补助。
1.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依托珠江源高原体育旅游度假区、海峰湿地生态旅游开发等重点项目,加大对核心景区周边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带动景区周边建档立卡户务工,劳务增收,脱贫致富。依托景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实施农特优小商品、餐饮、服务增收致富。
2.乡村旅游宣传推介方面:积极谋划,提前筹措,利用微信、公众号、网络平台,传统媒体,文博会、南博会、旅交会、景区景点推介会,组织大坡刺绣,农特优产品等乡村旅游商品参展。将沾益本地土特产、旅游资源、旅游线路纳入旅游宣传推介范围,不断提升沾益乡村旅游知名度,带动产业脱贫。
3.项目资金争取支持方面:2020年足额拨付5座旅游厕所经费,支持炎方磨脚旅游特色村建设,打造“有便捷的通达条件,有民俗客栈、有特色餐馆、有旅游厕所、有生态停车场、有完备的旅游标识标牌、有旅游购物点、有风情展示体验场所、有游客接待中心”的旅游村寨;积极申报西平街道彩云社区浑水塘乡村旅游名村项目,完善珠江源、彩云洞、海峰湿地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图书室、文化市、陈列管、文化活动中心等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体系建设布局合理,11个乡(镇、街道)建有综合文化站,134个村(社区)建有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依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从智力、思想、文化等方面加大脱贫攻坚力度,带动示范区脱贫致富。
1.区级“四馆一中心”达到部颁三级标准,在原有建设基础上,不断加大投入,逐步完善图书积存、培训教室、排练厅、器乐室、书画室,活动场地规范建设。
2.乡镇(街道)设有多功能活动室、书刊阅览室、培训教室、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点等,以及文体活动广场、篮球场、宣传栏等基础配套设施。全区建成5个乡(镇、街道)及9个村(社区)历史文化陈列馆,并对外免费开放。
3.村(社)文化阵地建设均配有村级文体活动室和农家书屋,配套建设群众文化活动广场59个,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基本达到全设置。
4.2020年区文化和旅游局积极筹措资金35万元,采购电脑、书籍、音响等用品,配套发放到大新村、沙高、大坡、耕德、土桥、威格、秧田冲、棚云、稻堆等2019年脱贫出列的9个贫困村,帮助完善提升贫困村村级文化活动室,进一步满足了贫困村组群众的文化需求。
三、存在困难问题和下步工作计划
由于我区乡村旅游产业基础差、底子薄,发展乡村旅游无配套资金保障,产业扶贫效果不明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局限于区级财政,文化底蕴,民众素养,经济基础等参差不齐,发展不平衡。下一步,我们将积极争取并整合各级专项资金,鼓励支持有条件的村(社),利用民族特色的村寨、古镇房屋建筑、民居、街道、店铺、古寺庙、园林、现代农村建筑、民居庭院、街道格局、村庄绿化等资源来发展乡村特色旅游,不断推进产业扶贫发展。